发布日期:2025-02-02 22:12 点击次数:63
吴国球教授团队
最新研究成果发表
国际资讯
近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医学检验科主任吴国球教授课题组研究揭示白细胞介素40(IL-40)可能成为脓毒症新的治疗靶点。目前该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国际期刊Critical Care(中科院一区),第一作者为东南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蔡诗婕和李霄,通讯作者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医学检验科高珣副研究员和吴国球教授。
展开剩余58%研究内容
研究发现,IL-40的表达在两个独立队列的脓毒症患者入院时均升高,且其高水平分泌与PCT、CRP、乳酸(LDH)、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呈正相关,可作为脓毒症危重患者早期死亡的分级依据。此外,与野生型(WT)小鼠相比,IL-40基因敲除(IL-40-/-)改善了实验性脓毒症小鼠的结局,表现为细胞因子风暴减弱、多器官衰竭减少和早期死亡率降低。
在随后的机制研究中,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和RNA测序(RNA-seq)显示S100A8/9hi中性粒细胞流入腹腔以及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的形成是IL-40介导的脓毒症预后恶化的主要原因。临床上,脓毒症患者IL-40水平与NETs形成相关的MPO/dsDNA比值呈正相关。最后,使用抗生素(庆大霉素)时,IL-40基因敲除比未使用庆大霉素治疗时更有效地预防了混合菌脓毒症的死亡。
综上, 该研究揭示了脓毒症的一种新的预后策略,提示IL-40可能作为脓毒症的新的治疗靶点。
小编团队
策划、审核 程守勤
编排 刘敏
校对 王倩
来源 医学检验科
中大医院融媒体中心 出品
发布于:江苏省吴国球教授团队 最新研究成果发表 国际资讯 近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医学检验科主任吴国球教授课题组研究揭示白细胞介素40(IL-40)可能成为脓毒症新的治疗靶点。目前该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国际期刊Critical Care(中科院一区),第一作者为东南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蔡诗婕和李霄,通讯作者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医学检验科高珣副研究员和吴国球教授。 展开剩余58% 研究内容 研究发现,IL-40的表达在两个独立队列的脓毒症患者入院时均升高,且其高水平分泌与PCT、CRP、乳酸(LDH)、序贯...
吴国球教授团队 最新研究成果发表 国际资讯 近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医学检验科主任吴国球教授课题组研究揭示白细胞介素40(IL-40)可能成为脓毒症新的治疗靶点。目前该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国际期刊Cr...
台湾政坛近期的风波可谓是波澜壮阔,特别是韩国瑜的访美之行,给了我们不少话题。而更有趣的是怎样加杠杆买股票,这次旅程竟然成了一场政治闹剧的引子。 韩国瑜,作为台湾地区的一个代表性人物,原本带着一颗热忱的...
1月9日开始,PVC迎来了一波超350元/吨的上涨股民配资平台,为去年国庆节以来最大反弹。不过,此次反弹“昙花一现”,持续不足半月,1月中下旬开始PVC重拾跌势,目前已经将前期涨幅回吐一半。 综合利润...
宏观产经 上海证券报:记者从住房城乡建设部、金融监管总局获悉,截至1月底股票股市平台,26个省份170个城市已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提出了第一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并推送给商业银行,共涉及房地产...